低硬度液态硅胶成型发粘原因及改善方法
低硬度液态硅胶(LSR)成型后表面发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,以下是常见原因及对应的改善方法:
一、主要原因分析
固化不完全
温度或时间不足:硫化温度过低或固化时间过短,导致交联反应不充分。
硫化剂比例不当:硫化剂(如铂金催化剂)添加量不足或混合不均匀。
材料问题
液体硅胶本身配方问题:低硬度液态硅胶(如Shore A 10-30)通常含更多增塑剂或稀释剂,易迁移至表面。
过期或储存不当:硅胶或硫化剂受潮、氧化或失效。
脱模剂或污染
脱模剂残留:过量使用或与液体硅胶发生反应。
环境污染物:灰尘、油脂或其他化学物质干扰固化。
后固化不足
未进行二次固化:低硬度体硅胶可能需要后烘烤以完全交联。
二、改善措施
1. 优化固化工艺
提高温度/延长时间:参考材料供应商的推荐参数(如120-150℃ × 30-60秒),必要时进行后固化(如150℃ × 1-2小时)。
检查模具温度均匀性:使用温度探头确认模具实际温度是否达标。
2. 调整材料配方
增加硫化剂用量:在允许范围内微调铂金催化剂比例(需避免过量导致脆化)。
选择抗粘添加剂:如添加少量氟化硅油或表面处理剂(需与供应商确认兼容性)。
3. 控制环境与操作
清洁模具与环境:避免脱模剂污染,改用内脱模剂或自脱模模具设计。
防止污染:操作时戴手套,确保原料不受油脂、汗水等污染。
4. 材料储存与选择
检查材料有效期:避免使用过期硅胶或硫化剂。
更换更稳定的型号:选择专为低硬度设计的硅胶(如高抗撕型或医疗级LSR)。
5. 表面处理
后处理工艺:成型后可通过等离子处理或UV照射改善表面性能。
短暂擦拭:用酒精棉轻擦表面(需测试是否影响性能)。
三、验证步骤
先排除最简单因素:确认固化参数是否正确,模具是否清洁。
小批量试验:调整硫化剂比例或后固化条件,观察效果。
咨询供应商:提供具体现象(如发粘程度、部位)以获取针对性建议。
通过系统排查工艺、材料和环境因素,通常能有效解决表面发粘问题。低硬度液态硅胶对工艺更敏感,需更严格控制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