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态硅胶包LED应注意哪些
在液态硅胶(LSR)包覆LED的工艺中,需特别注意以下关键点,以确保产品性能和可靠性:
1. 材料选择
硅胶类型:选择高透光率(>90%)、耐UV的LED专用硅胶(如甲基硅胶或苯基硅胶),避免长期光照导致黄化。
折射率匹配:硅胶折射率(通常1.41~1.53)应尽量接近LED芯片(如GaN折射率~2.4),减少界面光损失。
热稳定性:硅胶需耐高温(至少150°C以上),以承受LED工作温度。
2. 工艺控制
气泡排除:
真空脱泡:注胶前硅胶需在真空环境下脱泡(-0.1MPa,5~10分钟)。
慢速注胶:采用低压低速注胶(如1~5 bar),避免湍流引入气泡。
固化条件:
温度:分段固化(如80°C预固化30分钟+150°C后固化1小时)。
湿度:环境湿度建议<50%,防止水汽影响固化。
模具设计:
流道设计:确保硅胶均匀填充,避免死角(如采用Y型或扇形流道)。
脱模斜度:建议≥1°,便于脱模且不损伤硅胶层。
3. 界面处理
LED表面清洁:
等离子处理(功率50~100W,时间30~60秒)提高表面能,增强附着力。
或使用硅烷偶联剂(如KH-550)预处理LED表面。
分层风险控制:
硅胶与LED支架(如PPA、金属)的热膨胀系数(CTE)需匹配,差异最好<20 ppm/°C。
4. 光学性能优化
荧光粉分散(若适用):
荧光粉与硅胶需均匀混合(如采用行星搅拌机,转速500~1000 rpm,时间30分钟)。
沉降测试:静置24小时后观察分层情况,调整粘度或添加防沉剂(如气相SiO₂)。
光萃取设计:
硅胶层厚度建议0.5~2mm,过厚可能降低光效。
可设计透镜结构(如半球形、菲涅尔透镜)提升出光角度。
5. 可靠性验证
环境测试:
高温高湿(85°C/85%RH,1000小时)后光衰应<5%。
冷热冲击(-40°C~125°C,500次循环)后无开裂。
机械测试:
硅胶层剥离强度≥1.5 N/mm(ASTM D903标准)。
硬度控制(通常Shore A 30~60,过软易变形)。
6. 生产注意事项
环境控制:洁净车间(Class 1000以下),防止灰尘附着影响透光。
后处理:固化后需静置24小时再测试,确保性能稳定。
通过以上控制点,可显著提升液态硅胶包覆LED的良品率(目标>98%)和寿命(通常可达5万小时以上)。实际生产中建议通过DOE(实验设计)优化参数组合。